傳福音給猶太人有什麼禁忌?

藍逸明聖經教師

傳福音給猶太人是要帶領他們歸向及轉向三一神,並不是從一個宗教改信到另一個宗教。猶太人對改信或皈依(conversion)這個字很敏感,所以我們應當強調信仰(faith),也就是與神建立正確的神人關係。假如我們提到「宗教」這個字,很快就會讓猶太人聯想到過去的歷史,因著基督教或假藉耶穌基督和教會名義進行的宗教迫害。

在過去西方的教會歷史中,希望猶太人改教而用逼迫的方式,讓猶太人刻骨銘心。即使我們華人從來沒逼迫過猶太人,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到上海避難的三萬猶太難民,超過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紐西蘭五國當時所接納的猶太難民總和,結果仍舊遭受池魚之殃。[1]

所以在接觸猶太人的時候,建議用集會點(assembly)替代教會(church)。當你提到猶太人,請用the Jewish people,不要用the Jews,因為後者隱含不尊重的意味。另外,以「塔納赫」(希伯來文聖經)取代基督徒所稱的「舊約」較為恰當,因為對猶太人而言,他們只相信希伯來文聖經,不相信新約是神啟示的話語,他們認為新約只是基督徒斷章擷取舊約所寫的註釋而已,完全沒有神話語的權威。

當你在傳福音時,不要一開始就掉進三位一體的神學教義難題中,或是童女懷孕的議題裡,應該把中心放在耶穌基督的身上。不要問「你是否期待彌賽亞的來臨?」因為不是每個猶太人都有這樣的期待;可以問「你認為耶穌基督是誰?」其實猶太人沒有花很多時間認真思想「究竟耶穌基督是誰?」甚至覺得耶穌基督與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猶太人認為耶穌基督是給基督徒的。雖然現在比較多的猶太人承認耶穌基督是猶太人,但是大部分的猶太人不會馬上將基督與彌賽亞連在一起,只會覺得它是耶穌名字的一部分。

極端正統派的猶太人認為耶穌是叛教的猶太人,而且是猶太民族的大仇敵,一個迫害性宗教的創始人,因為這個宗教,歷代以來的猶太人忍受了無數的艱辛與迫害。在以色列境內,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稱耶穌Yeshua為Yeshu(願他的名字和記憶被抹去),他們並不認為耶穌是救贖主。非正統派猶太人對耶穌比較有正向的評估,雖然他們之間的意見也很分歧。有些人看耶穌是一位偉大的拉比,因為被後來的跟隨者錯解,導致基督教的誕生;有些人認為他是一個智者、先知或神秘的宗師,以致有些人認為我們不太能認識耶穌,因為他是神秘的宗師,進而對我們所提供認識耶穌基督的資料表示懷疑,尤其猶太人不認為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

猶太教對猶太人而言是一種生活樣式,一種身分的認同,猶太人認為如果他們信了耶穌基督就不再是猶太人。因此,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幫助猶太人瞭解耶穌基督是他們當中的一位,相信耶穌基督是做一件最屬於猶太人的事。我 們因為關懷和愛猶太人,才會積極地傳福音給他們。不過,表達這份愛與關懷要適切,否則會讓猶太人雞皮疙瘩掉滿地,這是要避免的,不要還沒有傳福音給猶太人之前,他們就先被你的愛嚇跑了!

 

[1] 例如:素有「中國辛德勒」之稱的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館的前外交官──基督徒何鳳山,在當時各國都忌憚與納粹德國交惡,不願發簽證給猶太人的國際情勢中,卻冒著危險,違抗上級命令,連因此使館被納粹沒收,仍自掏腰包租小公寓當使館,繼續對猶太人廣發簽證,協助他們逃亡至上海。這英勇感人事蹟在何鳳山生前連家人也未聽聞,只聽他提起曾救過一猶太人家庭,其回憶錄《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著墨亦甚少。他對家人表示,看到猶太人的厄運,深感同情,這是很自然的;幫助他們也是應當的。此事讓世人知悉看似巧合意外,卻有上帝的美意:起因於他1997年在美過世,擔任新聞工作者的女兒於訃文簡短一句提到,其父親在二戰時曾面臨德國祕密警察持槍威脅,拯救猶太人朋友;這卻引發猶太團體關注詢問與調查。經女兒何曼禮深入追查發現,父親在擔任駐奧地利總領事館館長那兩年中,頭一年就至少簽發了4000份「生命簽證」給猶太人。到底何鳳山拯救了多少猶太人的性命?實際人數不易確認。2011年格林出版、新聞局推介的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在黑暗中舉起火炬──何鳳山的故事》,描述何鳳山在一年半內,就幫助了七千名猶太人。以色列政府於2000年授予何鳳山最高榮譽象徵的「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