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教會已經替代以色列?

蔡祐任牧師

「教會替代以色列」這樣的教導已經存在教會1800多年之久,最早可追朔到教父殉道者游斯丁時期(約主後160年),教會認定自己取代猶太信仰文化。第二~四世紀「替代神學」興起,外邦教會靠著靈意解經認知自己的身份是「新」以色列,並且已經取代舊約的以色列。這些教父的神學教導深深地影響西方基督教世界並流傳至今,導致西方教會歷史中,迫害猶太人的事件層出不窮,此類的神學思想稱為「替代神學」,或取代神學、置換神學(Replacement Theology, Supersessionism or Fulfillment Theology)。

什麼是替代神學?簡單來說,就是在上帝普世的救贖計劃裡,因著以色列的悖逆與不信,上帝棄絕了以色列,將過去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大衛所應許內容,全都移轉到教會,現今以色列與上帝沒有關係,他們不是聖經所提到的選民,教會才是真正的選民,因為教會已經替代以色列,所有的應許和律法都成就在教會身上,所有的咒詛都落在猶太人身上。

替代神學與「反猶主義」有很大的關聯,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教會在1096年發動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當時羅馬天主教會所派遣的軍隊,假借宗教之名對猶太人行屠殺擄掠之實,「不信的」猶太人在基督徒士兵手下飽受蹂躪,街頭遇害和集體自殺的也很多。中世紀末期,猶太人受到更多侮辱和形形色色的逼迫,超過十五萬猶太人逃離西班牙。這樣的反猶和排猶情結,間接也影響教會不願意傳福音給猶太人,把猶太人摒棄在救恩大門之外,如今仍有教會認為福音不需要傳給猶太人。倘若教會不傳福音給猶太人,就好比保羅提醒外邦教會「你不可向舊枝子誇口」(羅十一18),忽略上帝對普世救恩的心意。

教會主張取代悖逆的以色列成為「新以色列」,才是符合神心意的「屬靈真以色列」,此思想在今日並不罕見,且具其影響力。例如:美國改革宗神學家古德恩(Wayne Grudem)在其《系統神學》的著作中引用雅各書一章1節「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認為雅各將新約的基督徒視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的承繼者與應驗。他更提出彼得在彼得前書屢次用舊約給猶太人的意象和應許來提及新約的基督徒,這個主題在彼得前書二章4~10節達到巔峰,他說神已經將幾乎所有在舊約裡應許給以色列的祝福都賜予教會了。基督徒是神的新「聖殿」(彼前二5)、真正的「有君尊的祭司(團)」(彼前二4~5、9)、真正的「被揀選的族類」(彼前二9)、真正的「聖潔的國度」(彼前二9),以色列民不再是神的子民,因為基督徒──猶太人基督徒和外邦人基督徒──才是現在「神的子民」,是「蒙了憐恤」的人(彼前二10),而彼得從舊約背景取用這些經文,是因為舊約屢屢警告,神將會棄絕那些持續背叛祂、並棄絕神所設立之寶貴「房角石」的百姓(彼前二6)。古德恩強調:「教會現今已經成為神的真以色列,並要得著神在舊約裡應許給以色列的所有祝福。」在這種替代神學的主張中,以色列的特殊地位被消融了。[1]

關於替代神學所衍伸出來的問題,必須透過聖經原文及猶太文化來解釋,千萬不可斷章取義、任意加添或刪減。以下列出幾點說明:

  1. 今日我們這些歸信主耶穌基督的新約信徒的確是神的子民,但切勿忘記使徒保羅的提醒,上帝是一位守約施慈愛的神,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因為祂沒有棄絕祂的百姓。「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羅十一1~2)
  2. 神的心意仍是要猶太人歸信主耶穌,重回本樹,完成對他們的計畫。從羅馬書九章來看,保羅從未放棄自己的骨肉之親,他仍然期待以色列全家可以得救,更以橄欖樹為比喻,提到悖逆的以色列如同被砍掉的枝子,但保羅卻說:「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你若說,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羅十一18~24)
  3. 以賽亞書提到,在不信和悖逆的以色列民中,上帝都為自己留下一些被揀選的餘民。以賽亞書二十八章5節說:「到那日,萬軍之耶和華必作他餘剩之民的榮冠華冕。」以賽亞書三十七章31~32節提到:「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4. 將來猶太人和教會都要因著耶穌基督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人。以弗所書二章14~18說:「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5. 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要賜給他的後裔應許之地(創十五),保羅說後裔是指以撒生的雅各(羅九7~13),上帝再次重申雅各的名要稱為以色列,並且向他應許當年賜給亞伯拉罕和以撒的土地,未來要賜給以色列(雅各)和他的後裔(創卅五10~12)。加拉太書三章29節說:「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以弗所書三章6節提到:「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這個應許的繼承是我們成為猶太人諸約祝福和信心產業的共享者,所參與的乃是屬靈的祝福,以及偉大無比的基督豐盛救恩,因為「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 」(西一27)

因此,以色列並沒有被教會替代,聖經中仍有對以色列的應許尚待應驗。事實上,「神並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羅十一1~2),而且「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羅十一5)末後必如聖經所應許「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6)!

 

[1] 古德恩,《系統神學》(台北:更新傳道會,2011),頁873。